别以为拔牙是小事,有些人半边脸肿得像面包、甚至并发严重感染,究竟哪里出了问题?
「你这个伤口是蜂窝性组织炎,我开点抗生素治疗,」牙医师对刘小姐说。
「真的啊,我怎么这么倒霉……」刘小姐嘴巴上虽然这样说,其实心理怀疑,是不是牙医的器材没有消毒干净。
在广告公司担任主管的刘小姐两个月前去拔智齿,回来以后脸肿了两天都没有消,吃了消炎止痛药后依然痛到睡不着觉。又过了一天,刘小姐照镜子发现脖子肿起来,连吞口水也会痛,她觉得不对劲,请假去看医生,才知道原来是拔牙的伤口引起蜂窝性组织炎。
引发感染的细菌 藏在嘴巴里
很多人对拔牙的想像还停留在小时候换乳牙的情景,只要吃个东西,摇摇欲坠的牙齿就自动掉下来了。所以当打了麻醉药就立刻闭上眼睛,以为牙医师用钳子稍微摇几下,牙齿就拔掉了。
其实成人拔牙,特别是拔智齿时,牙医师为了要将埋在骨头下的牙齿切除,得先切开牙龈、磨除包覆在牙齿周围的软骨组织,再将牙齿割碎取出。伤口在愈合过程中,如果有细菌跑进去,就可能造成感染。
发生感染时,很多人就跟刘小姐一样,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是不是牙医师的器具没有消毒干净。
拔牙器具消毒不彻底,确实有可能增加感染机会,但拔牙引发的细菌感染,最主要还是跟个人的体质有关。
人体口中本来就有许多细菌,当口腔内出现开放的伤口,且身体的抵抗力又比较弱的时候,细菌就可能趁机进入牙龈周围,造成局部化脓、肿痛。严重一点,跑到鼻腔引发鼻窦炎,或蔓延到更深层的组织,引发蜂窝性组织炎。
特别是有特殊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,是感染的高危险群,因为伤口愈合速度慢,血液中的糖分高,如果感染就可能让细菌快速滋生,甚至导致脑膜炎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。
难拔、伤口大,也易感染
其次,拔牙的伤口愈大,拔牙时间愈长,也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,通常是发生在口腔愈合的方或是牙根较深的牙齿。
至于有些人拔牙后嘴唇麻痹,也跟牙根深度有关。牙根长得很靠近神经时,医师在切割过程中即使很小心,仍可能伤到神经而暂时失去知觉。
另个可能性是遇到牙根弯曲或牙齿位置较深,导致切开的伤口比预期来得大且深,或是遇到牙医师技术不成熟或误差,导致切除的伤口比预期来的大,造成感染风险增加或神经的伤害。
不过,大多数人拔牙后产生的问题并不会那么严重,多半是伤口不易愈合、化脓或是脸部肿痛等困扰。
临床上在拔牙后偶尔出现伤口持续肿痛、流出组织液或轻微化脓的反应,这些其实都算是发炎的状况。
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:
1、感冒、熬夜隔天、生理期(不建议拔牙)、睡眠不足、连续几天加班后或生理期,身体免疫力较差,感染的机会比较高,伤口复原也会比较慢。
口腔急性发炎期,最好也别急着拔牙。像是智齿长歪造成牙龈化脓严重,甚至痛到连嘴巴都张不开时,贸然拔牙可能会使脓液流出,造成感染的细菌扩散。
2、拔牙后频频吸血水、漱口可能让发炎更严重,有些情况则是因为拔牙完未悉心照料伤口,造成伤口不易愈合,甚至增加感染机会。
例如刚拔完牙后,边咬纱布边讲话,或太快将纱布拿下来,使纱布偏离伤口位置。或是觉得懒得冰敷,使血液渗出太多,反而容易造成细菌滋生。
还有一些人以为要让伤口保持「干净」,会频频吸吮齿槽凹洞上的血块,这样做容易引起「干性齿槽炎」。张口看,会看见白色齿槽骨露出来,并散发出一股臭味,病患则会不时感到「咻~咻~」的抽痛。
这是因为拔牙时从伤口释出的血液、组织会形成血块覆盖在齿槽骨上,帮助伤口愈合。拔牙后常吐口水、吸出血块,或用力漱口等,都可能将齿槽内的血块冲出,造成齿槽发炎。
【温馨提醒】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,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,可享受免挂号费、全口检查费、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