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疾病都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的发生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:
1. 口腔疾病:如牙龈炎、牙周炎。牙结石堆积在牙龈周围,牙龈红肿,刷牙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血。
2. 外伤:猛烈的撞击,包括牙齿本身折断、脱位等,以及牙齿或其他硬物对牙龈造成的创伤。此外局部充填体或修复体边缘较长,也会造成对牙龈的慢性刺激,导致牙龈出血。
3. 全身性疾病:血液疾病的病人(比如血小板减少症、各型白血病),以及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等,因为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受到破坏,可表现为牙龈出血。
4. 药物因素:使用抗凝药物,或肿瘤化疗药物等原因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,或者血小板减少等,从而出现牙龈出血。
牙龈出血后该怎么应急处理?要注意什么?
尽早就医是良方,但因为很多时候牙龈出血发生时无法马上找到牙医,所以在就医前针对出血症状,自己可以有一些应急调整。
第一,不用过于紧张。绝大多数牙龈出血都不会很猛烈,多会自行止血。
第二,千万不要因为牙龈轻微的出血而不敢刷牙。
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,以为出血的牙龈不能刷——事实上,越是出血的牙龈,越说明有炎症;而通过刷牙让脏东西被清除,有利于减少牙龈出血的风险。
第三,牙龈出血量较大的话,可以用干棉球、纱布在出血部位进行压迫。
简单点说,就是将纱布按压在出血区域至少 20~30 分钟,之后再观察,多半能止血。如果还继续出,可以重复这个步骤。
此外,也可以进行局部冷敷。比如拿冰块敷在出血对应的面颊上,或者含冰块、冰水,都有止血的作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牙龈出血,或出血进一步加剧,或出现其它伴随的身体不适症状,都需要及时前往医院,进一步明确病因。
【温馨提醒】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,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,可享受免挂号费、全口检查费、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