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牙齿用手晃动有些松动,松动了是不是就有些害怕,有些恐慌,害怕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牙齿全部掉光,真的是这样吗?牙齿松动到底该怎么办?
为什么牙齿会松动
牙齿松动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原因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每个人的牙齿根部或多或少会出现萎缩,露出根部,这是生理性萎缩,不需要医治,不过正常的生理动度应该不超过0.5mm。另外还有一种情况,孩子换牙时期也会出现牙齿松动,而且幅度比较大,这是正常现象,不用担心的。生理性牙齿松动虽然不用医治,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些口腔护理来缓解。
再来说说病理性萎缩,这主要是由牙周病或牙周炎大导致牙周组织破坏,造成牙齿的支持组织降低,牙齿承受力降低,咬合力会导致牙齿松动。如果不进行医治,牙齿松动的程度会逐渐加剧,慢慢的还会伴有牙疼,最终导致牙齿脱落。
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
牙齿松动的根本原因,就是牙龈萎缩。
牙齿的根部并不是直接长在牙槽骨(牙床)上的,它们之间垫着一层厚厚的牙龈组。牙齿和牙槽骨的结合,其实是一种关节关系,属于人体中的微动关节(活动范围微小)。而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唯一特殊的一部份,因为牙槽骨是没有骨髓的一个突出部,当人体的骨骼系统发育定型后,牙槽骨基本依赖包裹它的牙龈组织来供养。
当牙龈萎缩后,对牙槽骨输送营养的能力日趋下降,牙槽骨也就随之萎缩变短,口腔医学称为“骨吸收现象”。牙龈萎缩导致这一“微动关节”的包裹维系强度降低,牙齿开始松动,同时牙槽骨被吸收,使牙齿根基变浅,牙齿变长,随着骨吸收现象的日趋加剧,牙齿最后自然也就脱落了。
导致牙龈萎缩,除了因年龄增大生理性的萎缩,还有炎症导致的萎缩。此外外伤、怀孕等也可导致牙齿松动。
牙周炎引起的牙齿松动,临床上见到的松动牙绝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,牙周炎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,初始阶段它不会引起很明显的疼痛,所以很多人都会忽视它。它不仅影响你的牙龈,也影响你的韧带和支撑你的牙齿的骨骼。
牙周炎会渐进性的破坏牙齿周边的牙槽骨导致牙根不断的暴露出来,当牙根暴露出来达到牙根的1/2的时候,牙齿就会出现松动,当牙根暴露超过2/3的时候,牙齿就会出现很明显的松动,往往这个时候就需要拔牙了。
所以当你出现某一颗牙齿松动的时候,应该警惕是不是牙周炎引起的,及时去找医生检查,如果是牙周炎的问题,那赶紧做牙周炎的治疗,保护其他还没有松动的牙齿。
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,它的治疗效果是欠佳的,牙周炎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,直到牙齿脱落。
【温馨提醒】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,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,可享受免挂号费、全口检查费、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。